配助听器不要等到听不见了才考虑
2021年11月11日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性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调查,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5%-40%,75岁以上的比例约为40%-66%,而到了85岁以上,比例则高达80%。
然而,我国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但干预率却极低。
我国老年患者的助听器验配率小于5%,而在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助听器验配率高达40%。
在助听器验配的过程中,经常有患者会这样:一系列检查下来,最后说,“我觉得现在听力还可以,说话声音大一点就能听见,等听不见的时候再配吧!”
可是,这样真的可行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个“再等等”,在一步一步摧毁你的残余听力,从而也导致听力越来越差。
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原因。
国际卫生组织根据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损程度分级如下:
26~40dB HL 轻度听损;
41~60dB HL 中度听损;
61~80dB HL 重度听损;
81dB HL 以上极重度听损。
“讲话大声一点就能听见”,其实多数属于轻度听力损失,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则会使听损越变越严重,言语辨别能力也会降低。
相比于听力下降,言语识别能力的降低带来的影响更严重,会导致听不清别人说的话。
最大言语识别率70%-90%:助听器可提高辨别能力;
最大言语识别率50%-70%:助听器可以改变听障者的交流能力;
最大言语识别率低于50%:助听器常常不能使听障者十分满意,需要借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来辅助交流。
此外,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助听器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到了极重度听损,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建议听力损失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