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耳毒性药物有哪些?

2021年8月1日 作者 广西贵港建设路店

现在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就达100余种,婴幼儿易患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抗菌素的使用(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已成为我国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均可导致听力损失。

耳中毒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疗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的中毒性损害。药物中度导致的听力损失与用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剂量有关,另外与个体敏感性的关系很大,后者有家族遗传性。

药物随血流进入内耳,首先损害血管纹,血-迷路屏障被破坏,药物更容易进入内耳,并可使内淋巴囊受损,药物在内耳高浓度长时间聚集,位听器官感觉上皮的毛细胞、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发声退行性变。

药物所致听力损失多为双侧对称性感音性听力损失,由高频向中低频发展,前庭受累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平行。听力损失过程可能在用药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前庭症状可逐渐被代偿而消失。

药物中毒所致听力损失除少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外,多数难以恢复,因此预防药物中毒性听力损失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不宜一次过大,对易感个体、易感家族不宜用此类药物,并注意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听力干预,进行听力康复训练。

不同药物导致的听力损失各有其特点,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所致听力损失多表现为早先出现4kHz以上高频听力下降,因语言频率尚未受累,患者常不觉听力下降,此时立即停药和采取治疗措施有可能制止其发展。此外,该类药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用药量与中毒程度极不相称,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重度听力损失。利尿剂所致听力损失多为可逆性的,早期停药后听力可恢复,但肾功能不良或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合并使用则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阿司匹林、心得安、肼笨达嗪等导致听力损失也为可逆性的,及时停药也可能恢复。

常见耳毒性药物:(仅供参考,患者因存在个体差异,并非所有服用此类药物的人都会发生耳中毒,导致听力损失。请一定谨遵专业医师/药剂师指导用药,如为敏感体质或有家庭遗传史,用药前需提前告知医师,此外,用药剂量需谨慎。)

1、 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 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3、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 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 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 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 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