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石症?

2021年2月23日 作者 健耳听力湘潭市惠康店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的眩晕,为内耳引起的眩晕病,属于一种自限性外周前庭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

▶耳石症根据致病原因分类分为:
1、特发性耳石症,病因不明,约占50%~70%。
2、继发性耳石症,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根据受累半规管分类分为:
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根据滚转试验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3、前半规管BPPV,少见类型,约占1%~2%。
4、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病因
耳石症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的学说包括管结石症、嵴帽结石症两种学说。
▶主要病因
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另一部分患者原因可能为以下几方面:
▶内耳供血不足
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椭圆囊囊斑上的胶质膜因营养障碍而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
▶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
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如挥鞭样损伤可致本病;某些中耳手术如镫骨手术时,可因局部压力或镫骨足板镶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脱而致本病发生。
▶耳部疾病
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缓解期、外淋巴瘘、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均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而致发病。
▶骨质疏松症
国外研究中老年女性耳石症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而正常对照组仅为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与耳石症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其致病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流行病学
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耳石症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40%左右,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
耳石症可见各年龄段,多见于40岁以后的中年人,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
▶诱发因素
  1. 头部位置发生变化。
  2. 受凉感冒。
  3. 熬夜劳累、失眠、情绪波动。
  4. 精神刺激,头部外伤或者中耳手术等。
  5. 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

▶症状
当头部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为主的眩晕,常在晨起、夜卧、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突发出现,甚至有的在美容或者体检时出现。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典型症状
1、旋转行眩晕
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多不超过1分钟。常出现于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可因眩晕发作而从睡眠中惊醒。严重者可因头部轻微动作而发作,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不稳定感或漂浮感。每次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可呈周期性加重或自动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
2、眼球震颤
患者眼睛无法控制的运动。
3、其他症状
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并发症
抑郁,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上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耳石脱落,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长期处于眩晕、平衡不稳的状态下,就会心理上产生偏差,时间长了会导致焦虑抑郁。

服务地址:湘潭市雨湖区和平路卫校创业基地惠康医疗(湘潭市中心医院斜对面)

服务电话:0731-58560112/17700226114(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