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可逆?该怎么办?

2021年6月28日 作者 广西贵港建设路店

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对于人来说,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外伤、噪音、抗生素滥用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损伤耳朵,导致听力损失的发生。而对于如上这类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医生或专业验配师通常会说,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不能修复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皮肤上有道小伤口,通常过些日子,就能见到结痂、愈合,很多都不留一点疤痕。那为什么人耳无法像伤口愈合一样自行修复,恢复正常听力呢?所有动物的耳朵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人耳听力损失真的不可逆,有没有办法解决聆听呢?

首先说为什么人耳听损不能自行愈合,这就要说到人耳的听毛细胞。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由噪音、耳毒性药物、其它全身性疾病等诸多因素引起,从而使耳朵内的听毛细胞受损,造成听力下降。听毛细胞损伤是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人耳来说,坏死的毛细胞不能自我修复或产生新的再生细胞将其代替,因此,人能自行愈合伤口,但却无法“愈合”听力损失。再来对比下其他动物的耳。事实上,人耳无法自我修复坏死的毛细胞,主要源于人类是哺乳类动物,而非哺乳类动物的耳朵则不受限。

哺乳类动物:

哺乳动物的内耳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结构,由盖膜、毛细胞、支持细胞、基膜、连接毛细胞的传入传出神经等成分组成其中内耳毛细胞负责感受神经冲动,并将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胚胎发育阶段,耳及相关听觉器官也随之发育。当细胞停止发育时,所获得的毛细胞数量就是人耳所得到的毛细胞数量。这些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多。 当毛细胞受外界刺激出现损伤后,其不能自发产生新的毛细胞,从而使人耳无法自觉修复听力损失。

非哺乳类动物:

非哺乳类动物在毛细胞损伤后可自发地产生功能性毛细胞。如:鸡的耳蜗经噪音损伤后,可发现基底乳头出现可修复和新生的毛细胞。 最后说说人耳听损后该怎么解决修复听毛细胞

既然人耳的听毛细胞不能自行修复,那能不能通过医学方法实现呢?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在不断探究治疗听力损失的方法。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对耳蜗发育有益的生长因子,希望通过对这些生长因子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来恢复听力。再例如发现肠道干细胞和耳蜗细胞间存在相似性,以寻求治疗听力损失的新方法……但是,目前这些研究还只停留在实验阶段,要应用到人身上可能还需要较漫长的临床试验等过程,且还有待深入研究。配戴助听装置,虽是永久性的听力损失不可“治愈”,但国际上公认,弱听人士可以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装置来放大声音,提高听力,改善交流。因此,当被诊断为患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时,弱听人士应尽早佩戴助听器,避免大脑在长期不接触声音的情况下,逐渐对语言产生不适感,造成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影响交流以及大脑言语识别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