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2020年9月29日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最多的国家。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青少年成为娱乐性噪音最为广泛的受害者。
所谓噪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厌烦的一切不需要的或者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音。在这其中,娱乐性噪音是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引起听力损失最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噪音。
娱乐性噪音,具体讲,是指由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所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声音,常见的有:1、各种播放器:如MP3、MP4、复读机、平板电脑、电视等;2、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3、各种儿童玩具如电动玩具车、发生枪支等发出的声音。4、休闲娱乐场所发出的声音:迪厅、KTV、游乐园等;5、各种赛事:射击、足球比赛、赛马等;6、各种庆祝活动发出的声音:燃放鞭炮、聚会联欢、大合唱·····
从上述可见,除职业因素外(演员、KTV工作人员),青少年是接触娱乐性噪音较多的人群。学习中使用复读机、MP3、MP4;休闲时应用电脑、电玩、乐衷于参与到热闹、嘈杂的群体活动中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加剧青少年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当然,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容易被察觉和重视。研究证明,噪音性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4000HZ(高频),这一频率的听损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随着噪音的持续伤害,其他频率的听力会出现下降,最终导致“噪音性聋”,需佩戴助听器来解决。
那么,娄底助听器告诉你为什么噪音尤其是娱乐性噪音能给我们的听力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
我们人体的内耳有18 000个听觉细胞,这是一种感受听觉的、直径约0.01毫米的纤毛细胞,容易受噪声影响,受损后不能再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病理是长期噪声刺激使耳蜗血管纹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病变,病变的部位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严重明显。此处耳蜗基底圈负责主要接受4 000Hz的声音刺激,这也正是噪音性聋在最初的听力损失出现在高频区域的原因!
机械损伤学说则认为这是声波机械的冲击导致听觉器官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观点:① 强大的液体涡流冲击蜗管,使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液混合导致离子成分的改变及螺旋器细胞损伤,继发血管纹萎缩和神经纤维变性;② 强烈的基底膜震动导致网状层产生微孔,内淋巴渗入到毛细胞周围,引起内环境中钾离子过高,毛细胞细胞膜在异常的高钾环境中受到损害;③ 螺旋器与基底膜分离;④ 盖膜和毛细胞分离
值得一提的是,噪音性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听阈上移和永久性听阈上移,通俗的解释:暂时性阈移,也叫听觉疲劳,是一种暂时性的听力损失,脱离噪音环境,即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数日或数月恢复。永久性阈移是指在噪声作用下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爆震性(急性)或噪声性(慢性)声损伤都可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噪音在早期、短期内造成的轻微听力损失,通过脱离噪音环境、给耳朵一个休息的过程,是可以恢复的;长期、慢性的噪音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阈上移的元凶。认识到这一点,学会科学、合理、安全用耳,是可以避免噪音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伤害这也正是这次爱耳日的主题:教大家安全用耳的常识、保护我们的听力;
那么,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听力呢?娄底助听器的建议是这样的:
1、减少接触:通常使用的输出设备上使用耳机连续3小时可造成大于10dB的暂时性听力阈移;所以,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是隔离噪音损害的重要措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 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个体防护: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喜好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3、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于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正确地用耳包括:(1)不经常挖耳;(2)保持耳道干燥;(3)正确擤鼻;(4)耳部疾病及时治疗。另外要提醒:(1)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2)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3)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高危人群定期作听力检查。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听力,即便蜜蜂游走花丛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这就是听觉的灵敏度;如果听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它带来的影响不止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胃炎和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这些都将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青少年是接触娱乐噪声最多的一个群体,但他们当中仅有8%的人对听力损失有所认识和关注。希望孩子们以及其他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有听损危险的人认识到安全用耳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听力的科学、有效方法,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使更多的人、更长久的享受到声音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