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见的警报声》
2025年5月18日
夏日的午后,70岁的李奶奶提着菜篮走在老街上。阳光透过梧桐叶在她肩头跳跃,她却总觉得耳边像蒙了一层纱——自从三年前听力下降,鸟鸣声、街坊的招呼声都变得模糊不清。经过路口时,她习惯性地停下脚步张望,却没听见身后电动车尖锐的刹车声。
“砰!”
菜篮里的西红柿滚落一地,李奶奶踉跄着扶住路边的电线杆。骑车的年轻人慌忙道歉,她却只看见对方嘴唇翕动,耳中嗡嗡作响。直到居委会王大姐闻声赶来,才发现她的助听器电池早就没电了。
当晚,李奶奶在社区健康讲座上听到了令她心惊的数据:听力每下降10分贝,跌倒风险就增加1.4倍。医生指着耳朵模型,耐心地解释:”我们的听觉系统就像精密的雷达,不仅能接收声波,还会向小脑发送空间定位信号。当‘雷达’失灵时,我们的平衡感和方向感就会受到影响,增加跌倒的风险。”屏幕上适时播放着模拟画面——失去声音线索的老人,在台阶前迟疑着,最终踩空摔倒。
这时,李奶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听力问题不仅仅影响了交流,还潜在地威胁着自己的安全。她摸了摸口袋里新换的助听器,想起上周孙子教她用手机调适程序时说的话:”奶奶,这个环境降噪模式能自动过滤杂音,您过马路时记得切换到定向收音呀。”此刻,窗外晚风捎来广场舞的旋律,她突然听清了其中熟悉的鼓点节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原来,这助听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音放大设备,它背后的科技含量可不少。李奶奶后来了解到,助听器中的方向性麦克风技术能够增强她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让她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清晰地听到想要的声音。这就像给她的耳朵装上了一个“报警器”,让她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开潜在的危险。
三个月后的重阳节,社区组织老人登山活动。李奶奶戴着浅茶色的助听器,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前列。山涧的流水声、同伴的谈笑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都清晰入耳。她的步伐稳健而有力,完全没有了之前的迟疑和不安。
当年轻志愿者想搀扶她时,她笑着摆摆手,自信地说:”现在我的耳朵装了‘报警器’,连松果掉在身后都能听见呢!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听不见而摔倒了。”说完,她还特意演示了一下助听器的功能,让志愿者们也感受了一下它的神奇之处。
登山活动结束后,李奶奶坐在社区的长椅上,感慨万千。她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听力下降而经历的种种不便和尴尬,再对比现在的生活状态,心中充满了感激。她知道,是助听器给了她重新聆听世界的机会,让她能够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生在讲座上提到的内耳前庭系统,兼具听觉与平衡功能,是维持我们身体平衡和方向感的重要部分。而助听器的出现,正是科技为了解决听力问题而做出的伟大发明。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65岁以上老人每年应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听力问题,以维护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对于像李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来说,助听器不仅仅是一个辅助设备,更是他们重新连接世界、享受生活的桥梁。
听力有问题,马上找健耳!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大公路健耳听力助听器(市立医院对面)
电话:181797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