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骨导助听器乱象后,我们该如何理性选择?

2025年3月20日 作者 健耳听力助听器株洲茶陵店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听力康复的迫切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偷换概念等手段,将骨导助听器包装成“全能神器”,甚至声称“适合各类型、各程度的听力损失,一戴就听清了”。这类营销话术不仅误导患者,更可能延误科学干预时机。今天#茶陵健耳听力#就和大家来详细揭秘骨导助听器。

混淆“骨导助听器”与“声音放大器”、“骨导耳机”

部分低价骨导产品实为未经医疗认证的电子扩音器,无专业降噪与频率补偿功能,长期使用可能损伤残余听力。

夸大适用人群:

声称可治疗神经性耳聋(内耳或听神经病变),实则无效。

回避验配必要性:

人体颅骨密度、听力曲线差异极大,不经验配的产品可能引发头痛、皮肤磨损等问题。

骨导助听器VS骨导耳机
这里需要明确两类产品,一类是正规的骨导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另一类则是消费级骨导耳机,属于电子产品而非医疗设备。核心区别在于:

正规骨导助听器需通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审批,基于患者听力图进行个性化验配,精准补偿,且具备智能降噪、啸叫抑制等核心技术;

而骨导耳机仅通过声学振动传递声音,缺乏听力损失适配功能,若强行替代助听器使用,可能因过度放大背景噪音或特定频段声能,导致耳蜗毛细胞二次损伤。

消费者需特别注意:骨导助听器必须由持证验配师根据医学诊断调配,而骨导耳机的声学参数设计仅满足娱乐需求,两类产品在技术标准、输出声压级限制和长期安全性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骨导助听器的不同佩戴方式
骨导助听器:原理与真实适用场景

骨导助听器也并非新技术,其原理是绕过外耳和中耳,通过颅骨振动直接将声音传递到内耳。与常规气导助听器(通过空气传导放大声音)不同,它主要适用于:

传导性听力损失:

外耳/中耳病变(如先天外耳闭锁、中耳炎)导致声音无法正常传导。

单侧耳聋:
一侧听力正常,另一侧极重度听力损失或无听力,通过骨导将患侧声音传递至健侧,改善聆听。

混合性听力损失:
骨导纯音听阈不超过55dB HL的混合性听损,比如中耳炎后期累及耳蜗;中耳炎合并噪声性聋等。

骨导助听器的“不能”
注意这些宣传都是坑!

❌ “神经性耳聋一戴就灵” → 内耳毛细胞损伤无法通过骨导补偿。

❌“替代人工耳蜗” → 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仍需植入人工耳蜗。

❌“隐形无痕,全天舒适” → 骨导需紧贴皮肤产生振动,长期佩戴可能引发不适,甚至压疮。

消费者避坑指南

1. 先明确听力损失类型

必做检查:

纯音测听(气导+骨导阈值)、声导抗、耳声发射、儿童或特殊人群必要时做ABR(听性脑干反应)。

关键:

传导性、单侧聋、骨导不是特别严重的混合性聋才是骨导助听器的适用人群。

2. 选择合规产品与服务机构

认准资质:

查看医疗器械注册证,避免购买“助听耳机”“听力增强器”等非医疗产品。

专业验配:

正规机构需根据骨导听力程度进行个性化调试。

3. 警惕这些“洗脑话术”

宣传术语

真相剖析

“无需验配,

即戴即用”

骨导需精确匹配振动能量,否则可能损伤内耳

“治愈耳聋”

助听器只能补偿听力,无法修复结构损伤

“全网销量第一”

医疗产品不应以销量论优劣

骨导技术本是听力康复的重要工具,但虚假营销让消费者陷入困境。#茶陵健耳听力#建议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精准诊断,在专业验配师的指导下使用合规医疗设备,警惕将“黑科技”吹嘘成“万能药”的消费陷阱。同时也呼吁消费者、医疗从业者与监管部门三方协同,遏制行业乱象,让骨导技术真正服务于需要它的人,而非成为无良商家收割焦虑的工具。

听力有问题,马上找健耳!
●电话:18073302489     19313329431  19313258769
●地址1: 公园路满春园大酒店临街6号(花儿朵朵旁边)
●地址2: 炎帝中路湘运汽车出口正对面(阳光电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