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的人都听力受损,这7个习惯真得改
2025年3月17日线上会议耳机一戴一下午?办公室噪音摘了耳机没法工作?出门可以不带钱,但是不能不带耳机?耳机快变成了现代人身上的新器官。
而长时间、大音量佩戴耳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
明天就是世界爱耳日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都会听力受损,且有至少7亿人需要听力医疗护理或康复服务。
如果你也开始听不清旁边的人在对你说什么,得注意开始预防了!
重视听力,警惕“未老先聋”
|这些人群需重点关注
首先有些人可能有麻疹、腮腺炎,容易引起感染,特别是耳部的感染。包括药物也可能对耳朵产生毒性,需要重视,出现突发性耳聋别不当回事,赶快去就医。
预防的方法包括免疫接种,比如麻疹、脑膜炎、风疹、腮腺炎等疾病的相关疫苗,做好个人卫生,包括孕产妇要注意日常生活保健。
再有就是长期处于环境非常嘈杂的人了。
| 警惕以下行为
❶ 错误使用耳机,如:
✖️ 走路戴耳机
✖️ 戴耳机入睡
✖️ 耳机音量过大
✖️ 每天使用耳机超过60分钟
保护听力有一个最常见的 “60/60原则”。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当然,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音量越小越好。
平时戴耳机每天超过三个小时的年轻人就很容易出现耳鸣的症状了。
这种耳鸣并不是平时自己就能感受到的耳鸣,而是说处于一个安静的隔音室,这时候有高频听力损失的人更容易产生耳鸣的症状。
我这里还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分享:
@WinterRoseLionHeart:从初中就开始戴耳机听歌 超大音量 听摇滚 天天听 坐车听 走路听 前几天突发性耳聋了 左耳 全聋 心态崩了 朋友们保护听力啊。
看到这条微博的朋友们 ,我用我的血泪教训建议你们,不要经常熬夜,不要常常生气郁闷,不要时时戴耳机,能早睡就早睡,能外放就外放,去嘈杂喧嚣环境戴上耳塞。
我突发性耳聋,左耳全聋,痊愈是不可能了,主要是会有头晕目眩,耳鸣这才是最折磨人的!根本无法和人交流做事!不要再对健康漫不经心了!
总之基本上都和常规的常识是接近的,所以还是建议减小音量,减少佩戴时间为好。
❷ 长期无保护处于噪音过大的场所,如:
✖️ 长时间贴近耳朵打电话
✖️ 经常蹦迪去KTV
✖️ 高速行车开车窗
耳蜗中有一个小型的感觉细胞,叫做毛细胞,它可以把声音能量转化成传递到大脑内的电信号。
长期噪音会使耳蜗的一些血管和上皮出现了微循环障碍,严重的会造成毛细胞的死亡,神经退行性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大家在噪声过大的场所使用保护性的装置,比如耳塞、降噪耳机、头戴式耳机,并且推出了一款软件来帮助人们检查听力。
大家可以下载hearWHO这个app,软件会模拟实际环境让你识别三个数字,记录结果,从而筛查你的听力。

相关国际机构也与世界卫生组织一同开始推出对于个人音频设备的新标准, 其中包括对于最大音量以及持续时间的追踪, 进而好给出健康提醒。
据我所知,其实之前某些音频设备品牌已经在耳机中内置这些功能了, 但是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大家自己有保护听力的意识才最重要的,否则厂家再怎么提醒你也没用。
❸ 另外酗酒、熬夜、挖耳朵也有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
养成这些习惯
✔️ 均衡饮食
✔️ 不过度劳累
✔️ 少去喧闹的场所
✔️ 耳部不适立刻休息
✔️ 擤鼻涕一次只擤一侧
✔️ 手机设置音量不超过2/3
✔️ 地铁、公交等嘈杂环境戴耳塞
✔️ 洗澡、游泳避免耳道进水或尽快擦干
最后分享一个小技巧 ——
很多人会觉得耳机的音量小于60%根本听不清,特别是周围环境嘈杂的情况下,为了听清楚耳机中传来的声音必须得把周围音量调大。
这种情况就需要阻隔周围的噪音了,无论是主动降噪耳机还是盖住耳朵物理降噪的头戴耳机都是可以尝试的。
比如我们家顾大美,在坐高铁的时候,我就会给她戴一个压耳式耳机,一方面让她可以老老实实在那里看小猪佩奇,不影响周围乘客。一方面也是减少噪音对她听力的影响。
从保护听力的角度来说,日常使用耳机头戴式好于入耳式好于平头。
门店地址:湘潭市 湘潭县 易俗河 牛头岭汽车站 进站口健耳听力
助听器店咨询电话:18107328056